陆逊火烧连营概括20字 陆逊火烧连营_世界讯息
提到陆逊火烧连营概括20字 陆逊火烧连营大家在熟悉不过了,那你是否知道陆逊火烧连营概括20字 陆逊火烧连营吗?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【资料图】
1、火烧连营指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场战争,蜀汉章武元年(221年),刘备为报吴夺荆州、关羽被杀之仇,率大军攻吴。
2、吴将陆逊为避其锋,坚守不战,双方成对峙之势。
3、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。
4、直至六月气候正值酷暑,蜀军移入密林结营。
5、他派了一小部分兵力先去攻击蜀军的一个营,刚刚靠近蜀营的木栅栏,蜀兵从左右两旁冲出来厮杀;接着,附近的几个连营里的兵士也出来增援。
6、东吴兵抵挡不住,赶快后退,已经损失不少人马。
7、将军们抱怨陆逊,陆逊说:“这是我试探一下他们的虚实。
8、现在我已经有了破蜀营的办法了。
9、”当天晚上,陆逊命令将士每人各带一束茅草和火种,预先埋伏在南岸的密林里,只等三更时候,就直奔江边,火烧连营。
10、到了三更,东吴四员大将率领几万兵士,冲近蜀营,用茅草点起火把,在蜀营的木栅栏边放起火来。
11、那天晚上,风刮得很大,蜀军的营寨都是连在一起的,点着了一个营,附近的营也就一起延烧起来。
12、一下子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大营。
13、等到刘备发现火起,已经无法抵抗。
14、在蜀兵将士的保护下,刘备总算冲出了火网,逃上了马鞍山。
15、蜀军大乱,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。
16、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,决定了夷陵之战(猇亭之战)蜀败吴胜的结果。
17、扩展资料:一、战役背景: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汉,一时传说纷纷,说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了。
18、汉中王刘备为献帝举行了丧礼。
19、大臣们认为既然汉献帝已经死去,刘备是汉家皇室后代,理应接替皇位。
20、公元221年,汉中王正式在成都即皇位,就是蜀汉昭烈帝。
21、因为他统治的地区在蜀(今四川、云南大部,贵州全部,陕西、甘肃一部分),历史上称为蜀汉或者蜀。
22、刘备对东吴占领荆州,关羽被杀这件事,一直是十分痛心的。
23、他即位之后,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进攻东吴,报仇雪耻。
24、但被陆逊火烧连营800里。
25、大将赵云说,篡夺皇位的是曹丕,不是孙权。
26、如果能灭掉曹魏,东吴自然就会屈服,不该放了曹魏去打东吴。
27、别的大臣劝谏的也不少,但是刘备说什么也听不进去。
28、他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,亲自率领大军去征伐东吴。
29、刘备一面准备出兵,一面通知张飞到江州(今重庆)会师。
30、还没有等刘备出兵,张飞的部将叛变,杀了张飞投奔东吴。
31、刘备一连丧失两员猛将,力量大大削弱,但他急于报仇,已经没有冷静考虑的余地了。
32、警报到了东吴,孙权听说刘备这次出兵声势很大,也有些害怕,派人向刘备求和,但是遭到刘备的拒绝。
33、二、主要人物陆逊本名陆议,字伯言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
34、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35、建安八年(203年)入孙权幕府,历任海昌屯田都尉、定威校尉、帐下右部督。
36、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,地位渐至隆崇。
37、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陆逊参与袭取荆州。
38、蜀章武二年(222年),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,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。
39、吴黄武七年(228年),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。
40、黄龙元年(229年),孙权称帝后,以陆逊为上大将军、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。
41、赤乌七年(244年)拜为丞相、荆州牧、右都护、总领三公事务,领武昌事。
42、孙和、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,次年去世,终年六十三岁,追谥“昭”。
43、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,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。
44、其为人深谋远虑,忠诚耿直。
45、一生出将入相,被赞为”社稷之臣“。
46、3、刘备即汉昭烈帝(221年—223年在位),字玄德,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(今河北省涿州市)人,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,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、政治家。
47、史家多称其为先主。
48、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,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、讨伐董卓等活动,因为自身实力有限,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,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、陶谦、曹操、袁绍、刘表等多个诸侯。
49、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,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,至有陶谦、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,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、荆州让给刘备统领。
50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刘备于赤壁之战后,先后拿下荆州、益州,建立了蜀汉政权。
51、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,刘备不听群臣劝阻,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,结果兵败夷陵,最终于章武三年(223年)病逝于白帝城,终年六十三岁,谥号昭烈皇帝,庙号烈祖葬惠陵。
52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火烧连营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陆逊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刘备。
相信通过陆逊火烧连营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
标签: